English

澳门街名趣谈

1999-07-1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在澳门街头巷尾的墙壁或马路边的水泥柱上,常有一块白色路标,上面印有蓝色的中文和葡文街名。到澳门以前,许多朋友曾一再对我说:澳门的街道名称反映着澳门的历史、地理、经济、政治、宗教和居民等情况,是澳门的一面镜子。当我有机会在澳门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后,对此话含义的了解逐渐增多了。

目前面积为23.5平方公里的澳门共有1000多条街道,随着澳门的面积因填海而不断扩大,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。

澳门的街道名称有些与历史有关。例如,“关前正街”和“大关前巷”中的“关”,是指康熙二十四年(1685)清政府在澳门设置的海关;“佐堂栏尾”的“佐堂”指的是乾隆八年清政府在澳门设立的佐堂卫署;“得胜马路”是为纪念1622年澳门葡萄牙人在该处击退荷兰人入侵而命名的;而“荷兰园大马路”则因当时的荷兰俘虏被关押在该处附近一个废园而得名。

澳门有的街名反映的是它的地理情况。例如,在东望洋山、西望洋山、妈阁山、白鸽巢山等,附近均有以这些山命名的街道;还有与海有关的,如“南湾街”和“海边马路”等。由于填海的原因,现在许多地方早已不再靠海,但从这些街名和所在的位置,我们不难找到澳门早年的海岸线。

澳门还有不少街道是以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居民职业为名的,但如今除了“工业街”和“工厂街”等少数街道尚能名副其实外,大部分都已面目全非,只能作为昔日经济活动的历史见证。例如,“小贩巷”、“工匠街”、“打铁斜巷”、“果栏街”、“苦力围”、“染师里”、“蛋巷”、“剪发匠巷”、“卖菜街”等等,这类名称的街道有l00条之多,大都位于中区和下环区一带。

澳门街道以天主教人物,教堂,庙宇和葡萄牙重要人物命名的也不少,但几乎没有以中国的历史人物命名的,这是葡萄牙在街道命名上着力保留殖民主义色彩的具体例证。

此外,澳门有些街道的名称也反映了居民的来源和居住环境。如“望厦炮台斜坡”是福建人聚居的村落,“望厦”就是盼望故乡厦门的意思。昔日,凡街名中带有“坊”和“里”字的,一定是华人聚居的地方。

1987年4月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,中葡两国关系日趋密切。澳门近年在新街道的命名上也反映出这种关系,如纪念中国国庆的“十月一日前地”、“友谊大马路”等等。此外还有一些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街道,像“北京街”、“上海街”、“大厦街”、“香山广场”等。

澳门的小小街道,学问还真是大大的呢!

(摘自《走近澳门》,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。本文作者归祖勤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